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

JUPAS夜未眠08 - 勿掃筒



白先勇的《驀然回首》曾有這樣的一句:「理工為上,法商次之,文史則屬下乘。」
對於香港的學生來說,這真的是摸不著頭腦,在這個後科網時代,應該是「法商為上,理工文史皆屬下乘」。

望著探底中的admission grade,教授們無不搖頭歎息。
今集,將會是理學院08巡禮的第一炮:數學、統計、物理。


基本資料(方括號內為有雙重「身分」的programmes)
總體:
HKU BSc

數學:
CityU BSc COMP MATH
BU BSc/A&C MATH
BU BSc/MATH
BU BSc/MATH & BEd/MT
CU MATHEMATICS
[CU MATH and INFO ENG]
UST MATH
UST MAIE
[UST MAEC]
[HKIEd BEd(P) - Math]

物理:
CityU BSc APP PHY
BSc/PHYS - APHY
[BSc/PHYS-COMP]
PolyU HD APP PHY
PolyU ENG PHY
CU PHYSICS
UST PHYS
UST APHY

統計:
BU BSc/STAT & OR
CU STATISTICS

Admission(2008)
歡迎各路高手提供更多資訊。
若沒有標明資料來源者則為官方發佈的資訊。

 HKU BSc:
  CE 25%,AL 70%,Interview 5%
  Interview:April/May

 CU MATHEMATICS:
  CE 25%,AL 75%
  Heavier Weighting:AL Pure Maths
  No Interview
 CU PHYSICS:
  CE 33.3%,AL 66.7%
  Heavier Weighting:
   CE AMaths/Maths,CE Physics/Engineering Science
   AL Physics/Engineering Science
  Interview:16 June
       Band A students
 CU STATISTICS:
  CE 33.3%,AL 66.7%
  Heavier Weighting:
   CE AMath
  Interview:20 June(Tentaive)
 CU MATH and INFO ENG:
  CE 25%,AL 75%
  Heavier Weighting:
   CE AMaths/Maths
   AL Pure Maths,AL/AS Science Subjects
  Interview:13 May

 UST MATH/MAIE
  CE 10%-20%,AL 80%-9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、明報)
  No Interview
  No Info Sessions
 UST PHYS/APHY
  CE 10%-20%,AL 80%-9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、明報)
  Interview:June
  Info Sessions:10 May

 PolyU ENG PHY
  CE 0%,AL 100%
  Interview:May-June(放榜前)
        Group or Individual
 PolyU HD APP PHY
  CE 0%,AL 100%
  Interview:July(放榜後)
       Group

 BU BSc/A&C MATH、BU BSc/MATH、BSc/PHYS - APHY、BSc/PHYS-COMP、BU BSc/STAT & OR
  CE 20%,AL 8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No Interview
  No Info Sessions
 BU BSc/MATH & BEd/MT
  CE 20%,AL 8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Interview:11-13 June
       Group

 CityU BSc APP PHY
  CE 30%,AL 7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Interview:Unknown
 CityU BSc COMP MATH
  CE 30%,AL 7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Interview:Unknown


幸運的三個系

在云云理學院的學系裡,數學、物理、統計(Risk Man留待商學院才講)算是比較幸運的一群。雖然總體來說,成績不算十分好(至少在中大的成績排行榜裡,不入十大),但至少入得去的人,總有一堆 Pure/Applied/Phy考得很好,甚至只要看看中大/科大的物理系(港大變了6901,不易察覺),更是3A的Pure、Applied、 Phy的高人藏身處,更是物理奧林匹克得獎者的勝地。
為甚麼我說幸運?純Chem,純Bio,當然不是沒有好成績的人進去,但就我所見,數量始終不及上面三個系多。


這就引伸到三個系的背景和前途問題了,統計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;數學有強大的金融行業做底;物理?曾在中大物理系任教的著名學者,至於科大,根據科大創校校長所撰的《同創香港科技大學》,理學院更是處處見物理學家,或者是讀物理出身的學者,近年科大亦積極吸納國際奧林匹克/泛珠三角物理比賽的得奬者,似乎想與中大一決高下。
從以上的推論看見,這三個學系,是如此的幸運。


各系大鬥法

在未推出6901以前,HKU曾經出現過Maths and Physics的double degree課程,收生成績之高,可以說,是令人汗顏的;變成6901後,學生仍然可以去double major的,但門檻就降低了許多。

CU只能Physics學生去double major Maths,Maths學生,根據official文件,是不能夠double major Physics的,而CU Maths,亦只有Pure和Applied兩條streams可選。
至於Maths屈機的學生,CU亦有所謂的enrichment stream的,入學要求是GPA過3.3,或者是AL Pure Maths B或以上。

至於UST,如果是MATH,或者是PHYS的,正如JUPAS裡邊寫的,學生可以選Maths and Physics的stream,MATH其他的選擇更是百花齊放,大放異彩。為了配合發掘elite student的政策,Pure Maths更有advanced的stream,情況大概類似CU Physics入面的「精研物理」,將強者變得越強。
(至於有沒有補底,就留待各位討論、發掘與批鬥了)
至於UST的APHY,將Management Science塞埋入去,都是想借SBM的東風,將admission grade推高,那怕只是由CDE變成CCC也好。

Poly 和City因為歷史關係,所提供的物理課程都是很實在的,皆有Applied行頭,更是不俗的水泡---雖然在我們親愛的中國同胞的支持下(記得有日參觀深圳某重點中學,竟然見到Poly的poster =0=),兩個Eng Phy/Applied Phy學士學位仍有上升的勢頭,可是我想4D1E,大概會是今年的底線。
至於HD App Phy,更是人見人愛的水泡,average score是全Poly最低的,但要記住一定要有一科Science subjects要合格。(不包括Biology)

BU方面,官方網頁沒有寫得太清楚,而詳細的課程結構資料亦只供校內學生使用,所以不便解答。


一直以來,路邊社消息指出,CU是教Phy教得最深的地方,究竟是真實的,還是只屬道聽途說呢?
中大校園電台節目《最緊要識揀》的物理系訪問中曾經透露,現時CU Phy的功課,相對其他大學來說,是比較深入的。
為了尋找CU Phy課程深的源由,我抓來了一本在93年,由中大學生會出版的《中大三十年-讓歷史指引未來》,竟有驚人發現!

1. 物理系風潮
一九七九年聖誕前夕,濃烈的考試氣氛正籠罩著中大。然而,兩份由物理系同學聯署的大字報-「聖誕快落」(由二、三年級同學聯署)及「共震」(由一年級同學對上文之回應),卻掀起了對教評的論爭。
「聖誕快落」一文指出系方為了追上世界水準而加重功課壓力。其實,提高學術水平是無可厚非的,但不理會同學的負擔而強將課程變得艱深,卻違背了教育原旨。「共震」更貼出一年級的習題,據某講師表示,其艱深程度幾達研究院之要求。當問及系方時,系方則回答艱深的題目可刺激思考。
此外,該系成績一直比其他系低,且留班比率亦遠超其他系。當年更有超過七十名同學申請轉系(由一至四年級)。
兩篇大字報曾引起廣泛關注,亦帶出不少問題:課程不銜接、考試和留級制度的問題、形同虛設的「師諮會」等。物理系遂於同年十二月舉行非正式的四級聯會,並發問卷集意見,寫成報告。
該報告曾就師生關係、考試、各級現存問題及同學學習與趣提出具體建議,但結果只在課程上作出少許改動,根本問題未有解決。不過,是次爭取可說是踏出了第一步,雖未有實質解決方案,但同學的角色和定位卻被肯定了。
(中大三十年,P.40)

由此可見,CU Phy課程深並非空穴來風,是有歷史支持的。
與此同時,CU Phy對理論物理的側重,卻經常成為爭議,甚至是為人詬病的地方。

結語

Maths,可以說是眾科學的中心,不論是pure science,還是管理科學,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就Maths課程的diversity來說,UST的表現可以說是最為出色的,這個可能與UST缺乏統計系有關,因而有很多的streams可供選擇,當中亦包括了側重Stat方面的stream。



PhD in Maths大戰Bachelor in QF,誰勝誰負?我也說不準,不過外國公司看重pure science出身(特別是post-graduate)的學生,這論點是無庸置疑的。

至於Physics,CU的深淺度,可以說仍然處於領先的地位。至於HKU和UST孰強孰弱,就目前來說,我覺得是不相伯仲的,但UST的競爭力可以說是逐年上升,這亦與UST的力爭上游的文化有關。
至於Poly、BU和CityU的工程/應用物理,個人認為Poly應有較好的基礎,因為實驗室設施較另外兩間齊備,特別是Poly在Engine方面的多樣性(這又牽涉BU Civil Eng的另一個故事了,留待稍後的工學院巡禮再談),更使其工程物理有可取的地方。

有關PGDE(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),將留待教育一集再談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