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

JUPAS夜未眠08 - 勿掃筒



白先勇的《驀然回首》曾有這樣的一句:「理工為上,法商次之,文史則屬下乘。」
對於香港的學生來說,這真的是摸不著頭腦,在這個後科網時代,應該是「法商為上,理工文史皆屬下乘」。

望著探底中的admission grade,教授們無不搖頭歎息。
今集,將會是理學院08巡禮的第一炮:數學、統計、物理。


基本資料(方括號內為有雙重「身分」的programmes)
總體:
HKU BSc

數學:
CityU BSc COMP MATH
BU BSc/A&C MATH
BU BSc/MATH
BU BSc/MATH & BEd/MT
CU MATHEMATICS
[CU MATH and INFO ENG]
UST MATH
UST MAIE
[UST MAEC]
[HKIEd BEd(P) - Math]

物理:
CityU BSc APP PHY
BSc/PHYS - APHY
[BSc/PHYS-COMP]
PolyU HD APP PHY
PolyU ENG PHY
CU PHYSICS
UST PHYS
UST APHY

統計:
BU BSc/STAT & OR
CU STATISTICS

Admission(2008)
歡迎各路高手提供更多資訊。
若沒有標明資料來源者則為官方發佈的資訊。

 HKU BSc:
  CE 25%,AL 70%,Interview 5%
  Interview:April/May

 CU MATHEMATICS:
  CE 25%,AL 75%
  Heavier Weighting:AL Pure Maths
  No Interview
 CU PHYSICS:
  CE 33.3%,AL 66.7%
  Heavier Weighting:
   CE AMaths/Maths,CE Physics/Engineering Science
   AL Physics/Engineering Science
  Interview:16 June
       Band A students
 CU STATISTICS:
  CE 33.3%,AL 66.7%
  Heavier Weighting:
   CE AMath
  Interview:20 June(Tentaive)
 CU MATH and INFO ENG:
  CE 25%,AL 75%
  Heavier Weighting:
   CE AMaths/Maths
   AL Pure Maths,AL/AS Science Subjects
  Interview:13 May

 UST MATH/MAIE
  CE 10%-20%,AL 80%-9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、明報)
  No Interview
  No Info Sessions
 UST PHYS/APHY
  CE 10%-20%,AL 80%-9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、明報)
  Interview:June
  Info Sessions:10 May

 PolyU ENG PHY
  CE 0%,AL 100%
  Interview:May-June(放榜前)
        Group or Individual
 PolyU HD APP PHY
  CE 0%,AL 100%
  Interview:July(放榜後)
       Group

 BU BSc/A&C MATH、BU BSc/MATH、BSc/PHYS - APHY、BSc/PHYS-COMP、BU BSc/STAT & OR
  CE 20%,AL 8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No Interview
  No Info Sessions
 BU BSc/MATH & BEd/MT
  CE 20%,AL 8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Interview:11-13 June
       Group

 CityU BSc APP PHY
  CE 30%,AL 7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Interview:Unknown
 CityU BSc COMP MATH
  CE 30%,AL 70%(資料來源:學友社)
  Interview:Unknown


幸運的三個系

在云云理學院的學系裡,數學、物理、統計(Risk Man留待商學院才講)算是比較幸運的一群。雖然總體來說,成績不算十分好(至少在中大的成績排行榜裡,不入十大),但至少入得去的人,總有一堆 Pure/Applied/Phy考得很好,甚至只要看看中大/科大的物理系(港大變了6901,不易察覺),更是3A的Pure、Applied、 Phy的高人藏身處,更是物理奧林匹克得獎者的勝地。
為甚麼我說幸運?純Chem,純Bio,當然不是沒有好成績的人進去,但就我所見,數量始終不及上面三個系多。


這就引伸到三個系的背景和前途問題了,統計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;數學有強大的金融行業做底;物理?曾在中大物理系任教的著名學者,至於科大,根據科大創校校長所撰的《同創香港科技大學》,理學院更是處處見物理學家,或者是讀物理出身的學者,近年科大亦積極吸納國際奧林匹克/泛珠三角物理比賽的得奬者,似乎想與中大一決高下。
從以上的推論看見,這三個學系,是如此的幸運。


各系大鬥法

在未推出6901以前,HKU曾經出現過Maths and Physics的double degree課程,收生成績之高,可以說,是令人汗顏的;變成6901後,學生仍然可以去double major的,但門檻就降低了許多。

CU只能Physics學生去double major Maths,Maths學生,根據official文件,是不能夠double major Physics的,而CU Maths,亦只有Pure和Applied兩條streams可選。
至於Maths屈機的學生,CU亦有所謂的enrichment stream的,入學要求是GPA過3.3,或者是AL Pure Maths B或以上。

至於UST,如果是MATH,或者是PHYS的,正如JUPAS裡邊寫的,學生可以選Maths and Physics的stream,MATH其他的選擇更是百花齊放,大放異彩。為了配合發掘elite student的政策,Pure Maths更有advanced的stream,情況大概類似CU Physics入面的「精研物理」,將強者變得越強。
(至於有沒有補底,就留待各位討論、發掘與批鬥了)
至於UST的APHY,將Management Science塞埋入去,都是想借SBM的東風,將admission grade推高,那怕只是由CDE變成CCC也好。

Poly 和City因為歷史關係,所提供的物理課程都是很實在的,皆有Applied行頭,更是不俗的水泡---雖然在我們親愛的中國同胞的支持下(記得有日參觀深圳某重點中學,竟然見到Poly的poster =0=),兩個Eng Phy/Applied Phy學士學位仍有上升的勢頭,可是我想4D1E,大概會是今年的底線。
至於HD App Phy,更是人見人愛的水泡,average score是全Poly最低的,但要記住一定要有一科Science subjects要合格。(不包括Biology)

BU方面,官方網頁沒有寫得太清楚,而詳細的課程結構資料亦只供校內學生使用,所以不便解答。


一直以來,路邊社消息指出,CU是教Phy教得最深的地方,究竟是真實的,還是只屬道聽途說呢?
中大校園電台節目《最緊要識揀》的物理系訪問中曾經透露,現時CU Phy的功課,相對其他大學來說,是比較深入的。
為了尋找CU Phy課程深的源由,我抓來了一本在93年,由中大學生會出版的《中大三十年-讓歷史指引未來》,竟有驚人發現!

1. 物理系風潮
一九七九年聖誕前夕,濃烈的考試氣氛正籠罩著中大。然而,兩份由物理系同學聯署的大字報-「聖誕快落」(由二、三年級同學聯署)及「共震」(由一年級同學對上文之回應),卻掀起了對教評的論爭。
「聖誕快落」一文指出系方為了追上世界水準而加重功課壓力。其實,提高學術水平是無可厚非的,但不理會同學的負擔而強將課程變得艱深,卻違背了教育原旨。「共震」更貼出一年級的習題,據某講師表示,其艱深程度幾達研究院之要求。當問及系方時,系方則回答艱深的題目可刺激思考。
此外,該系成績一直比其他系低,且留班比率亦遠超其他系。當年更有超過七十名同學申請轉系(由一至四年級)。
兩篇大字報曾引起廣泛關注,亦帶出不少問題:課程不銜接、考試和留級制度的問題、形同虛設的「師諮會」等。物理系遂於同年十二月舉行非正式的四級聯會,並發問卷集意見,寫成報告。
該報告曾就師生關係、考試、各級現存問題及同學學習與趣提出具體建議,但結果只在課程上作出少許改動,根本問題未有解決。不過,是次爭取可說是踏出了第一步,雖未有實質解決方案,但同學的角色和定位卻被肯定了。
(中大三十年,P.40)

由此可見,CU Phy課程深並非空穴來風,是有歷史支持的。
與此同時,CU Phy對理論物理的側重,卻經常成為爭議,甚至是為人詬病的地方。

結語

Maths,可以說是眾科學的中心,不論是pure science,還是管理科學,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就Maths課程的diversity來說,UST的表現可以說是最為出色的,這個可能與UST缺乏統計系有關,因而有很多的streams可供選擇,當中亦包括了側重Stat方面的stream。



PhD in Maths大戰Bachelor in QF,誰勝誰負?我也說不準,不過外國公司看重pure science出身(特別是post-graduate)的學生,這論點是無庸置疑的。

至於Physics,CU的深淺度,可以說仍然處於領先的地位。至於HKU和UST孰強孰弱,就目前來說,我覺得是不相伯仲的,但UST的競爭力可以說是逐年上升,這亦與UST的力爭上游的文化有關。
至於Poly、BU和CityU的工程/應用物理,個人認為Poly應有較好的基礎,因為實驗室設施較另外兩間齊備,特別是Poly在Engine方面的多樣性(這又牽涉BU Civil Eng的另一個故事了,留待稍後的工學院巡禮再談),更使其工程物理有可取的地方。

有關PGDE(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),將留待教育一集再談。

所謂JUPAS去死去死團,意思是指一些未看清楚requirement,就衝去送死的墊底兵團,簡單來說,就是選擇了一些必死無疑的選擇。
本篇將引例指出各去死團團員的死狀與死因,以作警戒之用。

團員1
簡介:高材生一名,會考5A5B,高考4A1B。
選科:1st-CU Global Business。
死狀:未能如願進入CU的Global Business,只能入讀2nd choice的UST Global Businesss。
死因:未有應考TOEFL或IELTS。

評語:
這種死法是眾多死法中最唔抵的一種,明明拿著3、4、5條A,卻未能如願進入理想學科,結果仰天長嘯。


團員2
簡介:會考20分,高考屈機的學生一名:Chem A、Bio A。
選科:1st-HKU MBBS;2nd-CU Medical Studies;3rd-CU Pharmacy。
死狀:Band A全不入,瀕臨崩潰邊緣。
死因:只修讀2AL + 1AS,未符合該系3AL/2AL+2AS的要求。

評語:
不少中學在中六選科時,往往未能提供適當的輔導,在眾多沒有Chem的Bio A烈士死掉後,很多學校現在都會告訴學生讀醫沒有Bio不打緊,最緊要有Chem,但卻忽略了3AL/2AL+2AS的要求。
要注意的是,牙醫最基本要求是2AL/1AL+2AS,可以說是選錯科的一個緩衝。


團員3
簡介:英文白痴,會考25分,高考1A1B1C,CE Eng、AS UE E。
選科:1st-HKU BBA;2nd-UST ECOF;3rd-UST ACCT。
死狀:Band A全不入。
死因:UE沒有D。

評語:
要入HKU,UE要D可以說是常識,團員3希望HKU給酌情,況且有UST做緩衝,怕甚麼?豈料事與願違,Band A慘死當場,因為UST的Business School是normally要UE D的。(當然,總有例外,但1A1B1C不能成為例外的好藉口。)


團員4
簡介:對經濟和風險管理有濃厚興趣,高考BS A、Econ B、M&S B、LS C。
選科:1st-CU RMS;2nd-UST Maths & Econ
死狀:頭兩個choice入不到。
死因:沒有Pure。

評語:
很多人在預科選科時,疊埋心水從商,衝入去恆商或者其他學校去讀商科,卻不知道有部分「半商科」(大多以BSc作記認)是不允許沒有修讀AL Pure的人入讀,除了RMS和Maths & Econ外,HKU的精算,CU和UST的QF都是一個好例子。


團員5
簡介:Chem因為老師的關係,只有F,Bio B,Phy C,中英雙D。
選科:1st-BU BPharm/CM; 2nd CU Biochem; 3rd-Poly HD Nursing
死狀:拿著degree的成績,衝了入去HD。
死因:Band A排錯位。

評語:
團員5是繼團員1以後,另一個死狀慘烈的人。明明拿著可以入到degree的成績,卻換來了一個HD offer,這在一些成績兩走極端的學生十分常見,因為他們只顧著某些科目成績好(AL Bio B了!!)而興奮,卻忘了某些學系要Chem E的基本要求,結果拿著JUPAS的offer sheet時,欲哭無淚。
下面的團員6將展示出某一科目fail了導致連爆水泡的過程。


團員6
簡介:
平庸學生一名,非三大不嫁,非三大不娶,choices裡只有一兩科是三大以外的,中英雙E,Phy F,Pure C,Chem D,會考AMaths E、Phy E。
選科:
1st-UST Chem Eng
2nd-UST Chem and Env Eng
3rd-UST Chem and Bioproduct Eng
4th-UST EEIC
5th-HKU BSc
6th-HKU BEng
6th-Poly Chem Tech
......
死狀:no offer
死因:未看清楚就亂放。

評語:
團員6充分展示了一些「大安旨意」的學生,以為有C有D,中英合格都應該滾到入三大,豈料天不與我。
很多時候,UST既是一個會考未如理想的學生的庇護所,又是一個充滿詭譎的煉獄,因為有部分科目,例如Chem Eng三寶,是要你3AL,或者2AL+1AS,團員6的Pure和Chem又不是十分突出,自然不會有任何酌情。
接著下來的EEIC,亦是極錯的選擇,明知自己Phy大炒,還敢放與Phy相關的學系落Band B?這也不是最主要的問題,最糟的是,會考Phy、AMaths又不是有「good grade」,想不給人踢落擂台都難。
HKU 6901,根據07年的經驗,Band B只有兩人能進,以團員6的成績,怎麼也不能換到「UE不用D」的酌情吧,6963也是同樣情況。
到了第7個選擇,Chem Tech,根據過往的記錄,Band C每年大約有2、3人能進,以團員6的成績,很大機會與擂台上排尾的人同分,結果黯然離去,落得no offer的悲慘收場。


團員7
簡介:歷史神人一名,AL Hist A,Econ F,M&S C,中英雙C。
選科:從略。
死狀:被逼要選HD。
死因:中五升中六的選科錯誤。

評語:
團員7的情況正好反映出一些修讀2AL,或者2AL+1AS學生的窘境,只要有一科AL不能合格,其他科目再好也是徒然,因為所有大學學士學位的基本要求是2AL,或者1AL+2AS。
這亦說明了某些中學,在JUPAS有學位offer的比率持續偏低的原因,學生的質素固然重要,但AL/AS的配搭亦會影響入讀大學的機會。
這亦提醒了正在修讀3AL/2AL+2AS的學生,在drop科之前,請先考慮清楚,否則只會泥足深陷,不能自拔。


團員8
簡介:普通學生,AL Pure C,Phy C,Chem B,中英雙C,會考16分。
選科:1st-UST MBMS;2nd-Poly Med Lab Sci
死狀:入了自己不喜歡的學系。
死因:沒看清楚requirement。

評語:
團員8的情況是選了一些自己不應選的科目,對於一個修Pure Phy Chem的人來說,UST MBMS和Poly Med Lab Sci可以說是一個陷阱,前者是因為CU的MBMS是不需要Bio的,後者則因為收生成績低,被很多無知的人視作水泡。
這亦反映出一個問題,就是25個choices中,有時某些同學去到Band D、E就亂揀一通,結果把入大學的機會雙手奉送。
對於Phy Chem Bio的人來說,最誘惑的陷阱可以說是CU System Eng(與其打對台的是Info Eng,Phy Chem Bio絕對入得),收生成績低,人數又多,但卻要你修Pure。倘若這些人CE Maths沒有E,City BBA全部唔揀得(D或以上),HKU BBA (IS)都要out(C或或以上)。

JUPAS夜未眠08 - 序章

JUPAS,全名為Joint University Programmes Admissions System,前身為Joint University and Polytechnic Admissions System。
成立的目的,是為了避免預科學生被各大院校要脅交保護費。

在JUPAS成立以前,七大院校,各自修行,結果職業輔導老師經常接到這些學生的電話:
「老師,城大收了我,一定要我交一個Semester的學費,即七千餘元,你叫我怎辦?我還報了中大、港大?」
「老師,浸大收了我讀傳理,但我又報了中大,浸大要我立即交學費否則取消學位,叫我如何是好?」

最後,這個馳名中外/臭名遠播/流芳百世/遺臭萬年的JUPAS誔生了。(請各位自行對號入座)
當然,這段歷史亦反映出,幾乎所有大學都會不擇手段引學生入局,直到今天也是,只是稍加包裝,用更柔性的手段令你著迷。(將會於《狩獵Info Day》一文有詳細探討)
說完歷史,切入正題,今集主要講述一下JUPAS的基本知識,首先由收生方面講起。


收生程序中「分數」的定義:
會考/高考成績(此為最重要的元素)
加分:‧院校面試/筆試表現
   ‧輔助制度

在JUPAS以下的輔助制度:
‧傑出運動員入學/推薦計劃(只適用於個別院校)
‧殘疾人士輔助制度
‧校長推薦計劃(每間學校的名額為3個)
‧自薦計劃

在大部分情況下,四個輔助制度中,首推傑出運動員,因為supply太少,運用的酌情權自然最多。
其次為校長推薦,或者是殘疾人士,前者的成功feedback較多,其中一個真實例子,就是AL 3E、語文雙D都能夠入讀中大的經濟系。
至於殘疾人士輔助制度的作用如何,仍有待探討。

最後是自薦,除非閣下在國際賽有突出表現(冠、亞、季、優異),或者是童軍/AYP中一些很難拿到的榮譽/章,否則自薦沒有CE/AL成績托著,其實都是徒然。
千萬不要以為SA chairman或者是Head Prefect一定得,這些通常都是輔以校長推薦,才變得更有效。在自薦計劃本身加的分數,遠不如上面國際賽/AYP/童軍的分數。
至於社區服務,由於較難量化,通常都以該服務的知名度,或者該學生在社區服務的口碑作準。

輔助制度中的加分,是會影響每一次排位的,這一點雖然基本,但經常有人誤會。


要注意的是,校長推薦不等於拿著兩手同花順加三隻2。
校長推薦中,會分為有效與無效。
所謂有效,就是推薦書寫得具體真誠,能夠打動到大學入學方面的負責人員。

舉個例子,如果信中說學生品學兼優,有沒有具體說明呢?對老師有沒有禮貌?對同學和靄可親?
一個最經典的真實例子,有一位校長,寫了封情辭懇切的推薦書,給一位學生會會長說項,指出他成績雖然差,但潛質實在優厚,只是因為他為同學、學校花了不少時間和精神,所以成績受到影響,最後校長寫道:「This is the only recommendation I wrote for my boys this year. Take him!」結果該學生被大學收錄了。(見參考書目:P.19-20)

至於無效,就是交行貨,加分會有,但酌情權就看你的造化了。
例如,只寫個「好」字,全篇沒有一個例子,只有一些堆砌出來的形容詞,那就是所謂的「行貨」了。
各位在考慮校長推薦,務必徵詢師兄師姐的意見,是炮灰,還是升仙,就看閣下學校校長的功力和牙力了。


在改choice方面,於5月尾前的改choice申請,每次盛惠$80。申請人可以「增改刪調」,也就是可以增加、修改、刪除和調動自己的choices。

高考放榜後的改choice,則只有「調」,也就是reprioritize,其他的操作是不被允許的。
最後就是說如何派位,將會有兩種演釋,一個是官方,一個是根據參考書目,按照JUPAS邏輯推演出來的。

根據Official的講法(感謝網友jean520116提供截圖):

首先,各大學的學系會向JUPAS講出最低的收生要求,把所有不符合資格的人攆走。
其次,按同學的公開試成績、面試表現及JUPAS的所有輔助制度,計出一個分數,大學學系排出了一條非常壯觀的隊伍。其後,這條隊伍的資料會send給JUPAS。



JUPAS會為這條隊劃下一條臨時的cut-off line,以最尾的第一志願作為標準。



舉個例,假設今年CU的QF有20個JUPAS offer,第二十名把QF排第一志願的人,將成為隊伍的最後一人,之後的全被幹掉。可是,成條隊的人數可以超過二十人,同最後一人同成績,但Banding較次的同學,同樣會被幹掉的。

但所有的Programme條臨時cut-off line整好之後,就會開始用Banding來整理條隊。

再以QF為例,假設整了條臨時cut-off line之後,條隊仲有二十五人,假設這二十五人的編號為A1~A25,A1分數最高,A25分數最低。
A1~A15都以QF為第一志願,他們會立刻被取錄。
A16和A17以QF為第二志願
而A16的第一志願為ProAcct,他排在ProAcct條隊的第一名,所以已被取錄,而他在QF的位置則被刪除。
A17第一志願為CU的Global Business,但他沒有考IELTS或者TOEFL,所以在第一步已經被人攆走,故他被QF取錄了。
A18、A19和A20以QF為第一志願,均被取錄。
A21以QF為第三志願,以CU Global Business為第一志願,並以ProAcct作為第二志願。以A21的成績,他不在Global Business的隊列出現,卻排在ProAcct的前二十名,已經可以確定他能穩進ProAcct,故他將會在QF的隊列消失。

在這個情況需要留意的是,正如先前所講,排隊時是無banding可言,排隊後才會按banding飾選。故此,如果A21心在QF的,他應該選QF作第一,或者第二志願,否則位置很可能就會拱手讓人了。
A22以QF為第一志願,故被取錄。
由於已收足二十人,A22為最後一位被取錄的學生,而cut-off line,就此劃下,A23~A25均會被踢出名單以外,他們的命運,將取決於他們在其他隊列的位置。
程序一直進行,到了最後,有部分的課程仍未收足人數,這些位置就會留待補選及第二輪補選之用


打擂台式演釋:
(邏輯上一樣,但程序上稍有不同,在解釋上較明快,但在電腦的運作上,Official式的演釋會較快)

先找出最高成績、第一志願的申請人,他們會成為擂台上最起初的打手。

以QF為例,假設有二十個位,那麼第一志願中的頭二十名就立刻走上擂台,設這二十人為B1~B20。
B21的第二志願為QF,而他的第一志願HKU Medicine未能如願,但他的成績,卻足以超越B16,故他將會於B15和B16之間,而B20將會被踢下台,到其他擂台(第二志願)挑戰。
如此下去,不同志願的申請人,將會到此擂台挑戰,可是,有兩個情況是需要注意的:
第一,假如這些第二至第二十五志願的申請人在先前的志願未被踢下台的,他就會一直留守該擂台,亦不會去挑戰QF的擂台。
第二,假若挑戰者與擂台上的最後一名同分,將不能上台,只能到下一個志願的擂台挑戰。
(亦因如此,排位的技巧對於有沒有offer,顯得如此重要)

最後,當所有申請人打齊他想打的擂台,或者已經上了台,整個情況就告結束。部分擂台的餘下位置,將用作補選或第二輪補選之用。

參考書目:《大學聯招指南》(趙榮德)

;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