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

JUPAS夜未眠08 - 天捱俠醫


《羅馬帝國衰亡史》第一卷,第37頁,註譯43:
「羅馬有很多醫生都是奴隸。」
醫生的地位,隨著歲月的推移和日漸專業化而日漸提高。

在香港,「愛心的奴隸」是各醫科課程希望吸納的,但是否真的有效?
畢竟,「父母的奴隸」、「名利的奴隸」總會有方法去「展示」自己的「愛心」,但若以醫科課程來說,這是自討苦吃的。

即使有愛心,也不是等於無風無雨的。
充滿愛心的考試機器,往往會在實習時焦頭爛額,情緒低落而請假、食藥者並非罕見。

成報:《沈祖堯促培養學生抗逆力》


我有如遊子歸家
相信各位絕對不會陌生,這是國父孫中山對HKU和香港的形容,經常被HKU MBBS,甚至整個HKU擺上枱。Hui Oi Chow Building旁的Sun Yai-Sen steps,就是絕佳的例證,大大幅的banner掛在Knowles Building也只是等閒事。
翻開prospectus一看,1887年的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,是HKU MBBS的熱門賣點之一,沒辦法,沒有此College,就沒有「港大歷史最悠久的學院」,更沒有1892年畢業的國父。

歷史,可以是學院自豪之處,亦可以是一個負累。


CU Medi的烽火路
(根據官方《邁進中的大學》和學生會的《中大三十年》互相參照)
早在1968年,市政局議員黃夢花醫生已力主在中大開辦醫學院,以解決醫生不足的問題,當時有反對聲音指出在港大醫學院現有基礎上加以擴充會比較划算。
1969年5月,中大發言人指出,由於中大只有5年歷史,仍需努力鞏固現存規模,所以未有計劃設立醫學院,UGC亦指出,中大應增設醫學院,以應付社會的急切需求。

1980年,中大醫學院正式成立,由蔡永業醫生擔任院長。
籌備工作於七十年代開始,最具爭議性的莫過於和UPGC(UGC的前身)的協定,UPGC在78年的會議中指出,中大醫學院的資格如欲獲得英聯邦國家承認(註:到了今天,由於各國採取保護政策,醫生拿著牌走天涯已成歷史),必須按照General Medical Council(英國醫學學會)所規定的教學方式和制度,也就港大醫學院的那一套。(中大在81年招生時,課程名稱為內外全科醫學士,直至89年才改為今天的醫學科學學士)
簡單來說,主要有兩方面:其一是以英語授課,其二是招收高級程度會考的中七學生(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頭有另一考試---高等程度會考,Hong Kong Higher Level Examination,前身為中大入學試),讓他們入讀五年制醫學課程的第一年。
UPGC不反對中大醫學院循高等程度會考招生,但他們必須先在中大理學院完成First Year,然後再投考醫學院,UGC強調這只是他們所樂於見到的情況,但英帝國殖民地政府勢力龐大(相對中大而言),美其名是「樂於見到」,實際上是「附帶條件」,逼中大就範。

結果,為開設醫學院,中大只好放棄原來的六年制醫學院,接受UPGC的建議。一場風暴,由此展開!

風暴的源起,是由於在上述UPGC的限制底下,中大不能再像以往一樣,只以Higher Level Examination為依據來招收新生,而中大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傳統亦未能堅持,更甚的是,醫學院課程緊湊得很,5年內完成課程,要擠出時間來應付中大一向重視的通識教育,並非易事,一道道的缺口被衝開。
最後,亦是最敏感的缺口,就是醫學院的修讀年限,醫學課程一般比大學其他課程多唸2年,5年制的規定又回到了4改3這個問題上了。

從1980年起,中大學生會發覺醫學院的學制不妥當,於是學生組織醫學院檢討委員會(醫委)研究醫學院學制,提出修改的建議。
1980年10月,學生會去信教務會,要求解醫學院的收生制度和學制等問題,並要求成立專負小組檢討3個問題:
一、醫學院的取錄新生制度
二、醫學院的學制(學年和通識教育部分)
三、醫學院的教學語言

12月3日,學生會發動一大規模靜坐示威,逾千位同學齊集在NA的圓形廣場要求醫學院改制,並支持校方爭取醫學院6年制,和UPGC談判,當時的中大教務籌劃委會正舉行會議,討論與醫學院有關的問題。
近千名學生靜坐6小時之久,會議中決定成立「醫學院學制臨時小組」,負責就醫學院學制和有關問題,搜集資料和意見,供校方參考。小組共有10名成員,教師和學生各佔一半,由中大醫學院院長蔡永業醫生擔任主席。

1981年2月底完成報告,交由教務會通過後,再呈上UPGC,報告書內容主要有下列幾點:
一、醫學院應為6年制,第一年為暫編主修
二、中大醫學院的入學標準與中大其他學院看齊,一律以Higher Level Examination為準,取消校內外兩種收生方法
當時,在是否公開方案的爭議上,同學和校方持不同意見。該方案包括校方與政府之間談判內容,和兩線收生法的建議。
雖然最後的決議是暫不公開調查報告,但消息最後還是由同學方面洩露出去,當時中大的校長馬臨對同學不負責任的行為感到十分憤怒,最後解散臨時小組。

3月18日,學生代表原先議決舉行靜坐集會,並公佈有關報告,但由於同學間出現分歧,再加上部分老師態度強硬,最後靜坐抗議行動取消,並且為洩漏消息一事作出道歉。
6月,中大教務會決定醫學院維持兩線收生,不同的是,是容許醫學院直接取錄Higher Level Examination的中六學生,進入中大後列為醫科預備班(pre-medical class)。除此以外,中大在其他方面都願意讓步,例如醫學院雙語教學,修讀通識科目等。
因應醫學院學制而施行的「醫科預備班」,實有「暫取」之意,這牽涉暫取生的問題,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。

10月21日,校內四個學生會和學生報,為了顯示爭取83統一收生的決心,決定停止所有工作,齊集烽火台集會,靜候教務會結果。當時學生會計劃如果教務會通過議案,學生會將讀出宣言,總結事件。若未獲通過將以黑紗覆蓋章,以示不滿。
當日會議結束,83統一收生最終未獲通過,遂以黑紗覆蓋校章致哀,象徵中大理想的覆亡。當日晚上,約250名同學,整齊地步往漢園(校長住處),遞交信件。其後,部分同學更步行回大學校園呼籲同學參加網上集會。百人隊伍巡迴中大一周後,一部分同學步行回烽火台討論,另外70人隊伍前往崇基召集同學,回程時百多人手牽手,高唱中大學生會會歌(http://cusu.hk/archive/cusu.mp3),烽火台上百多人立即起立,以歌聲和掌聲歡迎。
當晚集會維持到凌晨二時許,整個烽火台聚會由下午二時開始至結束,長達12小時。

最後,這個中大的Medi烽火似乎熄滅了,但卻成了四改三的火藥引線,但這完全地離題了,故略過不談。


醫科辛酸路
HKU和CU的Medicine,5年裡都會十分忙碌的。

HKU和CU最大的分別在於教學方式,HKU的是PBL(Problem-based learning),每星期2次,每次會set一些learning objectives,然後分工回家找資料,然後present,亦會計分,當然,那些learning objectives都會有一定的基本要求,如未能達到者,tutor在傾objectives的時候會提點一下。

CU的則是SBL(System-based learning),實行大融合式的skills training,而這些training會在一個Skills Lab裡會學到。
兩種方法各有其優勢之處,亦為全球出名的醫學院使用。

講就咁講,睇番課程的時候,其實HKU都會有SBL,CU都有PBL,只是賣廣告時有個明確目標而已。課程上的內容,絕對是大同小異的,以人體結構為主,社會道德和技巧層面為副。
在這兩種方法以前,就是所謂的traditional learning,課程本身不會有任何醫生的communication skills,能否學到這些技巧,就要看你在clinic裡面的師父了。


那,醫學院到底有多忙?
先看HKU的課程schedule:


由上圖可見,在Year 3以後,暑假會逐漸被蠶食,上得越高,假期越短。(SSM stands for Special Study Modules,是讓學生對課程某些有興趣的部分作深入的研究)
SSM就是相應對於CU的SSM(Selected Study Modules),內容和名稱都是大同小異。

那CU又如何呢?
Year 1、2會在9月開學,由上午8:30至下午5:00。
Year 2 5月中考完試後,Year 3 7月1日開學。
至於CU的PE、GE(General Education)的課程,會由醫學院tailor-made地幫你揀,以便學生能應付緊湊的醫科課程。

由此可見,醫科一點也不好玩,因為成績問題而被「關心」者,並不罕見,而每年都會有人被踢出醫學院的。

至於clinical clerkship,兩所大學都是在Year 3起有Junior Medical/Surgical Clerkship,學生會被分派到不同的wards去記錄病歷和觀察病人。
HKU會在Year 4開始Senior Medical/Surgical Clerkship,之後就是Clinical Rotations。
CU倒番轉,先是Clinical Rotations,再來Senior Medical/Surgical Clerkship。
Senior Medical/Surgical Clerkship是指學生會在不同的專科學習如何處理相關的手術,藉此訓練他們的技巧。
Clincial Rotations就是在不同的醫學部門打轉,兩所大學均有以下的醫學部門:
‧Obstetrics & Gynaecology
‧Paediatrics & Adolescent Medicine
‧Community & Family Medicine
‧Psychiatry
而HKU比CU會多2個部門:Orthopaedics & Traumatology、Emergency Medicine。

那5年後,又是怎樣的一個光景呢?
再度輪迴,不錯,是再度輪迴。

在讀完MBBS/MB ChB之後,會有一年的醫管局實習,那一年是甚麼都要做,3天都睡不到1天的非人生活,可以是說不食人間煙火,只在醫院實習。
一年實習以後,就會正式的普通科醫生。
醫生的編班制方式,與護士有點不同,主要是on-call,輪班者現在比較少見。接call接到精神靡糜時就出很容易出現上面沈祖堯所述的情況了。

若要成為專科醫生,則需要過多6-8年,再加考試,才能得到資格,但這些考試的難度當然亦是無法想像的。


醫學研究
兩所大學都會提供學生醫學研究的機會。
HKU會在Year 3完結時,CU則會在Year 2或3完結時,容許學生申請一年制的Intercalated programme in Medical Sciences。
HKU方面,一年制的課時最少為408小時(7 courses---24 hours x 7 = 168 hours,240 hours of hands-on research training),是coursework和research training的結合,當完成此course以後,則會繼續MBBS的Year 4課程。假如學生在Year 4和5的表現合符理想的,就可以在Year 5的三月至四月有八星期的時間去寫20,000字的dissertation。倘若學生在任一年表現未如理想,學生需要進行附加的評核,並且要完成一些 Board of Examiners所指定的remedial work。

CU方面,會是一個47週的programme,當中有guided study、seminars和instructions in research project design,credit數目中,research project佔最重,是整個課程的58.3%,完成此course以後,則會繼續MB Chb的課程。

兩者的分別,在於HKU是在完成課程以後,會給學生Master of Research in Medicine,而CU則只是Bachelor of Medical Sciences with honours classifications。


Admission大戰
相信各位有出席17/5 CU Medi Talk的人,對那位女老師印象十分深刻。
這卻是反映了抄捷徑入大學的問題,這其實在未有JUPAS以前已有的,不過當年GCE的程度都有番咁上下,再加上英帝國的淫威之下,出聲的人自然少。
到了今天,除了GCE以外,還有IB、SAT等等各種公開試,令情況越見複雜。
大學為了「國際化」,有時是要作出「必要的犧牲」。
可是,三三四以後,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光景,我實在無法想像,因為現在有一些名校已經開辦IB課程,JUPAS大戰non-JUPAS,在所難免。(假如三三四之後還叫JUPAS的話)

一段很出名,由德國牧師馬丁‧尼穆勒在1945年所說的一段話,或許能給我們這些窮等書生一些啟示:
「納粹殺共產黨時,我沒有出聲,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;
 納粹殺猶太人時,我沒有出聲,因為我不是猶太人;
 納粹殺天主教徒時,我沒有出聲,因為我是新教徒;
 最後當納粹開始對付我時,已經沒有人替我出聲了!」


CU專利:狂飆的藥劑
我也不想多講,又是收得高,讀得癲的programme。
課程的內容大概有這些:
‧Pharmaceutical Chemistry
‧Pharmaceutics Dosage Form Science, Pharmacokinetics
‧Foundation courses in Biosciences (Anatomy/Physiology/Biochem/Microbiology)
‧Pharmacy Practice and Laws
‧Pharmacognosy
‧Pharmacology adn Therapeutics
‧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ques
‧Pharmacy Clerkship and Project

Pharmacy-related出路方面,主要有兩種,一是藥房,二是藥廠。
藥房有兩種,一是在醫管局,另一是在坊間藥房,主要負責管理藥房運作,不需多講,前者薪水當然高一截,但請唔晒咁多graduates。
藥廠唔太熟,留待各位高人講。(例如主修化學者能否在藥劑取代藥劑的學生?)


HKU專利(1):言語及聽覺科學
很多人會把此科和語言學(Linguistics)相提並論,但Linguistics是不能從事言語治療的行業的。
學士學位來說,只有HKU Speech & Hearing Science在Year 4考過執業試後才能成為正式的言語治療師。(香港、英國、澳洲的言語治療師只需學士學位就行,美國的則要碩士學位)

CU Linguistics的Info Talk所講,能夠在讀一個course以後就能成為言語治療師,可能是指一些外國的course,因為目前香港尚未有一些course是為言語治療師的執業試而設的。
但從根本上看,純以Linguistics是不能做言語治療師的,因為課程裡根本沒有像Speech & Hearing Science那樣,有一些clinical experiment。
可是,即使在外國修讀,亦要小心,因為有些大學會開言語治療 + 語言學的學位,但clinical experiment可能會唔夠鐘數,最後未符合在港的言語治療師的執業資格。

故此,若想當言語治療師的,HKU Speech & Hearing Science是最直捷的路。
如欲了解言語治療師的工作,請參閱此連結:《鏗鏘集---看不到的障礙》

HKU專利(2):牙醫
與MBBS一樣,都是PBL的教學方式。
基本上的生活和Medicine沒太大分別,入ward,tutorial,practical,但workload會稍輕一些。(可仍是不能有任何頹讀的情況出現)
課程亦大多針對口腔、下巴和頸部的生理學。

要注意的是,這某程度上是厭惡性行業,因為各種不同的口,你都要去面對。
但以香港的就業市場來說,牙醫仍是較為穩定的。


總結
捱捱捱,但千萬不要為錢捱,否則會很辛苦。
雖然薪酬是competitive,但醫生這一行的付出和回報,絕非金錢上可以反映出來的。
又來機械貓的癲狂之作xd

「MBBS    望不見歡欣人臉
 MB ChB    聽不見遊人歡笑
 Phar-macy  在遠方迷霧
 HKU Dentist 未入其懷抱
 Medi灘岸   點點燐光
 豈能及漁燈在Global
 俯道低問   4A5A何風光
 回音輕傳   當年選錯此模樣
 何須多見復多求
 且唱一曲歸途上
 當年選錯此模樣 此模樣
 Medi灘岸   點點燐光
 豈能及漁燈在QF
 俯道低問   4A5A何風光
 回音輕傳   當年選錯此模樣
 何須多見復多求
 且唱一曲歸途上
 當年選錯此模樣 此模樣」
              《Medi凌雲》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